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9集课程复讲 |
任秀琼学长 |
|
1.“长呼人,即代叫,人不在,己即到”可用在哪些地方? 长呼人,即代叫,人不在,己即到 .这个动作很重要,它可以广泛来运用,就是接待的礼仪,接待客人的礼仪。 孩子现在会不会接待客人?孩子假如这个礼貌没学好,可能在学校、在他往后的公司都会有尴尬出现。 经文不只要讲解,还要实际带孩子操作;而且还不是操作一次、两次,要让他重复练习,他就熟能生巧。客人要走进来,教他们要放拖鞋。要放在客人走进来马上可以穿进去。每一个礼仪的动作,其实都是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,他的仁厚之心也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在落实。 在学校中,教导孩子们隔壁班的老师来找老师时应有的礼仪。 在公司行号中,有人来找他的朋友或者找上司应有的礼仪。 处处符合礼仪,处处就让人家很舒服的感觉。礼确确实实很重要,孔老夫子才说“不学礼,无以立”,很难在社会、团体当中立足得好。这一句经文我们就可以把它解成接待之礼。 2.为什么称呼长辈不能直接叫名,有什么重要性? “称尊长,勿呼名”,称呼长辈,不要直接把他的名字叫出来,其实也是一种恭敬之心。 不要小看这种称谓,叫久了,愈叫愈亲,说“姐”、“哥”,真的在这个称谓当中,人与人会愈来愈亲密。 假如直呼名号,比方夫妻在称呼的时候,都三个字、三个字叫,叫久了,气氛就愈来愈冷淡,甚至于会愈来愈火爆都有。 在现在的孩子,他在家、在学校也要落实这样的态度。 西方人称呼自己的爸爸妈妈都直接称名,很多人就觉得西方的月亮比较圆,有为父亲他女儿跟他讲话已经跟他是平起平坐,这个时候就不好教导。所以,称呼是要树立长幼、尊卑的态度,这个礼也不可废。 3.“对尊长,勿现能”是什么意思?孩子学才华的目的是什么? “对尊长,勿见能”,孩子他提升他的才华,我们要引导他,有才华的目的在哪里?学习这么多才华,他的目的到底是为何?这个很重要,你的目的就会引导孩子往这个方向去走。 孩子去补习的目的在哪?别人都去了,我不可以输给人家。 学那么多才艺,目的在哪里?人家会钢琴,我不会不行;人家会跳舞,我不会不行。假如都是为了跟别人攀比,好面子,那孩子这些才艺学了之后,不但没有什么大的好处,因为学杂了就学不扎实;不但没有好处,还可能沾染了这种虚华的风气,学了之后,常常想要去跟别人炫耀。所以,我们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。 假如他是学艺术的,我们应该引导他要有志向。学了艺术这个才华要能造福人群,所谓社会国家者,应该是互助之体也,每个人奉献他的能力跟才华来利益团体。 当他只是为了炫耀,这个孩子学这一门才华,绝对会遇到瓶颈而不能突破。因为当他喜欢跟人比来比去,他就患得患失,情绪化会很严重,到时候就爬不上去。但是他有志向的时候,他会不断鼓励自己向前,所以志向已经决定了整个成败的关键。 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有提到,读书应该志在哪里?圣贤。现在的人读书都志在什么?赚钱。范仲淹他读书的目的在哪?要找到一个、要掌握一个可以为人民服务的机会。教育在“慎于始”,我们引导孩子学习才华、技能,也要有正确的观念。 不可以“见能”是长养他谦卑的态度。我们在《易经》里面有提到“谦卦,六爻皆吉”,《书经》里面也提到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。一个孩子懂得谦卑,他是可以无往不利的。 我们从小也要时时提醒孩子常存谦虚。因为纵使我们今天的才华再高,这个才华是在成长的过程,非常非常多的人给予我们照顾、提携。所以愈有才华,我们应该愈能感念这么多人对我们的付出,有这样的心境自然就不会傲慢。
4.如何引导孩子行鞠躬礼? “路遇长,急趋揖,长无言,退恭立”。在路上遇到长辈,我们就要主动过去打招呼。 孩子从小就不习惯对大人行礼,当他都不主动跟大人行礼,这种人情世故就会不懂。所以我们也要告诉孩子,遇到长辈一定要向前去问好,鞠躬,这个是见面的礼仪。 鞠躬容不容易?现在叫你对一个人九十度鞠躬,可能很多人会不习惯。 长者假如不懂得如何教孩子,确确实实爱之足以害之。所以我们看看,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导,都出在哪个字?宠爱。 夫妻一起向老师鞠躬,从而让孩子这一颗食古不化的心融化掉了。 5.大人之间如何正确地行见面礼? 见面之礼,我们可以用鞠躬。那大人跟大人之间,现在一般用什么方法?握手。其实握手是西方的礼仪,中国一般也都是鞠一个躬,当然遇到长辈我们就要“急趋揖”,要主动去鞠躬。 握手应有的礼仪:谁先伸出手来比较符合礼仪?握手应该注意哪些动作,哪些态度?眼睛要直视对方,注意这个手,力气不要太大,不然会把人家捏得很痛。 介绍的顺序很巧: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,把下属介绍给上司,把男生介绍给女生 6.当我们在车上、路上遇到长辈或是送客时,该用什么礼仪对待尊长? “路遇长,急趋揖,长无言,退恭立”,比方说我们去跟长辈打招呼了,长辈假如没什么事,等他离去了,我们就可以走了。 我们与长者交谈也要有耐性,陪他们坐一下,真正坐了一会儿,父母确实没有话,我们再“长无言,退恭立”。 “骑下马,乘下车,过犹待,百步余”,这个是叙述到我们古代交通工具,坐在马上,坐在车上。当我们坐在马上遇到长辈,就应该赶快下马,或者是坐在车上,也应该先下车行礼。推而广之,可能你刚好在忙,比方说你在打计算机,长辈来了,应该先怎么样?先放下来,先问好。处处不要失了这个恭敬之心。 学礼要学得灵活,不可以学呆了。 “过犹待,百步余”,我们可以衍生成什么?送宾的礼仪,送客人。“过犹待,百步余”,就是送长者、送客人,要等他离去以后我们才走。所以送客,也要能让人家宾至 如归的感受,备受尊重。通过讨论、实际操作来演练。 古代的人他在送长辈、送师长的时候,确确实实都是做到了“过犹待,百步余”,都是看到老师已经转弯了,见不到老师的身影了,他才离开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